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7 08:59:55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为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大数据资源汇聚及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与农产品高效流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经营效率、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接连出台,农业农村部也相继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推动数字农业发展落地见效。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农村网民规模2.2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6.3%,农村互联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农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电力、金融、水利、气象等行业和领域相比,还是一片洼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18.3%、服务业35.9%的水平。

  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通达比例均已超过98%,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贫困村的固网宽带覆盖率达99%,实现了全球领先的农村网络覆盖。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在9个省份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在全国开展了苹果、大豆、棉花、茶叶、油料、橡胶6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已批复建设数字农业试点县13个;分三批认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10个。

  数字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数字农业正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农业数字经济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一片未开发的森林。数字技术的应用将加速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数字技术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广也呈现出明显特征。

  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投入,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数字化,提高产需双方信息获取效率和处理效率,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将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实现智能化、产业化、高效化生产,能有效解决劳动力缺乏、行业风险高、生产效益低等问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