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巨大商机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2 08:51:22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以广州、湛江、厦门、舟山、青岛、烟台、威海和天津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上海临港、江苏大丰、福建诏安、大连4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和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等。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有哪些?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

  世界各国已从海葵等海洋动物、微生物中分离出2万多个新化合物,其中大量处于成药性评价和临床前研究。全球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海洋药物研发突飞猛进:国际已上市海洋药物有头孢菌素、阿糖胞苷A等8种药物,还有10余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有10个海洋药物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EMEA(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抗肿瘤、抗病毒及镇痛等,20个海洋药物在进行Ⅰ到Ⅲ期临床研究,1400个处于临床前系统研究。同时,海洋生物制品已形成新兴朝阳产业。

  在国家“蓝色经济”战略等政策支持,以及海洋生物提取技术的不断提升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发展,是近十年来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增势稳健,原料药延续较快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达到451亿元。而从海洋生物医药需求量上来看,根据数据预测,2021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增加值将达486亿元,我国对海洋生物医药的需求量可达246.6万吨。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是制药大国,但是由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海洋药物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海洋生物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我国真正走近国际市场的海洋生物药仍是空白。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从中央到地方都提高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政策加码扶持、行业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资本在此聚集,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海洋经济发展的深入,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还将逐步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制药技术不断升级,支撑海洋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等条件日渐优化,产业化速度明显加速。"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将质量齐飞。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日渐成熟,成果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虾壳、蟹壳、鱼骨、鱼鳞、鱼内脏……这些在福建沿海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废弃物,被石狮华宝海洋生物化工公司拿来"变废为宝",陆续研发并规模生产了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30多种,成为世界最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系列衍生物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日产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1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50%以上。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

  一个成功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分为六种:

  (1)由单一药品转向提供成套药品或整体解决方案。(2)由综合性药企转向专科为主的药企。(3)由没有竞争力的普药群向优势特色的中成药转型。(4)由普药向创新药转型。(5)由单纯的经营药品向药品为主、快消品为辅转型。(6)由生产为主向研发为主转型。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