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航天微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的航天微电子技术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严格封锁,从原材料到元器件都对我方实施禁运,原苏联又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带走图纸。为了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人奋发图强,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为了研制远程液体战略导弹武器——弹载计算机,由周恩来总理兼主任委员的中央专委决定组建我国第一个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相结合的微电子学研究所,于1965年9月1日正式成立了以研制——制导计算机(代号156工程)为目标的“156工程处”,这是中国航天微电子的开始。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航天微电子已形成了一支具有3000多人的专业化科研生产队伍,配备有国际90年代的科研生产条件,仅在“九五”期间就为航天重点型号配套了几百个品种、近百万只集成电路,基本满足了航天产品的急需,保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稳定发展。
纵观中国航天微电子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第一,中国航天微电子产业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初创时期,针对航天型号的需求,西方市场对中国实行严密封锁,外购不了,国内整个微电子行业也还刚刚起步,没有民用市场产品供选择,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组织专门研究人才、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开展航天专用集成电路的研制、生产。
第二,中国航天微电子产业已是航天技术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中国整个微电子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也先后在国内建成并营运,但总体来说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水平上离航天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第三,微电子技术在航天技术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大的电子系统将都能在一个芯片上实现,即所谓“系统芯片化、芯片系统化”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且据有关资料统计,电子系统在航天器中所占地比重已达70%,因此,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航天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中国航天微电子产业的长期存在是必然的。从国家安全和产品质量来考虑,航天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关键的、核心的芯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随着航天电子信息系统的复杂化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微电子技术及其产品将在建设新型航天工业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微电子技术在航天产品中的应用,不仅对减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功耗起到直接的作用,随着航天型号有无问题的基本解决,对航天型号的性能要求将上升为各方关注的重点。要缩小与国外航天产品及武器装备的性能差距,满足新一代航天产品的要求,必须跟进集成电路制造、片上技术等微电子技术的研发。
航天微电子作为服务航天的行业电子,首先要满足航天产品维护、生产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核心芯片国产化。因此,就必须围绕新型航天工业体系的建立,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应用现代制造技术,扩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形成中国特色航天微电子产业。
2019-2025年中国航天微电子产业规模及前景分析
图表:2019-2025年中国航天微电子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航天微电子行业包含的产业很多,半导体、集成电路、系统设计等行业,其市场规模很大。并且未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