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未来贸易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发布时间:2021-03-03 08:38:40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3月1日,在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月28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对澳直接投资下降61%至7.83亿美元,创6年来新低。这既受疫情影响,也是澳方加强对中方投资审查所致。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汪文斌说,记者提到的数字很能反映中澳关系当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中澳经贸投资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赴澳大利亚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去年对外直接投资增长3.3%的背景下,对澳投资却断崖式下降,其中原因值得澳方认真反思。

  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贡献出了中国力量。2020年3月份至年底,我国出口口罩2242亿只,防护服23.1亿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10.8亿人份。由于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流入,利用外资规模逆势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4%,利用外资含金量继续提高。

  未来贸易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挑战下,中国主动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而且推动了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对外经贸发展不断提质增效。

  中国外贸出口总值从2005年到2018年三个时间点实现了10万亿、20万亿,到30万亿的跨越。200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超过20万亿元;2018年,再创新高,超过30万亿元,比2017年的历史高位多2.7万亿元。2018年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保持世界第一。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外汇储备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2018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37.2万家,比2017年增加了10.7%,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进出口活动当中。从规模上看,民营企业对当年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0%,对外贸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

  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7年增长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对于2019年对外开放方面的思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管控各类风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2018年年起伏跌宕,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全球投资大幅下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盛行,这都对我们已经处于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相当于GDP的三分之一的大经济体产生影响。

  一、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同比增速趋缓。2017年,我国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别为6.17万亿元、6.91万亿元、7.17万亿元和7.54万亿元,分别增长21.3%、17.2%、11.9%和8.6%。

  二、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同步增长,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2017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5.5%、15.2%和16.6%,3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8%。同期,我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3.9%、23.4%和40.7%,均高于总体增幅。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0.7万亿元,增长15.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8.5%,比2016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13万亿元,增长12.3%,占出口总值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进口3.57万亿元,增长22%。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占比情况

  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95万亿元,增长12.1%,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4%。其中,汽车出口增长27.2%,计算机出口增长16.6%,手机出口增长11.3%。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08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20.1%。

  图表:2017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2020年1-4月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分析,1-4月受疫情影响,我国进出口总额9.07万亿元,下降4.9%。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

  疫情之下,外贸行业该何去何从?今年中国消费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吸收外资也有望超过去年。在他看来,如果中国能抓住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带来的机遇,不仅能够提振消费增长,对推动消费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有好处。他预计,2020年中国外贸走势将“前低后高”:二季度持续恢复,三季度比较高,四季度实现“翘尾”。

  2020年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分析,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贸易顺差3181.5亿元,增加2.6倍。从前4个月整体来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从外贸市场主体看,前4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3.92万亿元,增长0.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3.2%,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作为最大外贸市场主体,我国民营企业显现较强韧性。

  2020年,我国外贸发展走向将会如何?对于2020年我国外贸形势,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显著增多,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旧严峻复杂。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六稳”政策措施继续落地见效,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动力转换加快长期趋势没有改变。预计2020年我国外贸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据了解,202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逆势上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流入国。1月份数据显示,1月份使用外资的同比增长速度。2021年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今年目标是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计划、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和贸易畅通计划。

  一是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商务部将会同地方和有关部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商务部现在在定期听取外贸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呼声,比如解决国际物流不畅、物流成本偏高问题,比如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面对新的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二是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在贸易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新认定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商务部还将建设一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进口规模,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将办好第四届进博会、2021服贸会,还要用好广交会以及首届消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为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做贡献。同时,根据疫情变化的情况,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还将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特别是海外仓的升级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还将与更多贸易伙伴,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商建贸易畅通的工作机制,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四是要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疫情以后,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市场采购2020年出口7045.4亿元,增长25.2%。“下一步,商务部还会进一步扩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为今年稳外贸作出贡献。”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疫情带来的冲击,商务部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消费回升,取得了多双边经贸关系新突破,实现了商务发展回稳向好、好于预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去年外贸极不平凡、成绩斐然,我国成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1年将坚决稳住外贸外资的基本盘,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计划、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和贸易畅通计划。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聚焦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