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城市智慧交通产业迎新的发展机遇
除此之外,“京津冀-粤港澳”这一交通主轴的布局也存在亮点——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台北市也出现在规划当中。台北市所在的支线路径为:阜阳经黄山、福州至台北。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铁路方面:国家铁路网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含部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13万公里(含部分市域铁路),合计20万公里左右。
形成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的高速铁路网;由若干条纵横普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普速铁路衔接的普速铁路网;京津冀、长三角、粵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逐步成网。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
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还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资金保障、加强实施管理等保障交通强国建设实施的三项措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而确保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九大任务:
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总目标,我国将着力打造“三张交通网”和“两个交通圈”。“三张交通网”是指发达的快速网,主要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组成,突出服务品质高、运行速度快等特点;完善的干线网,主要由普速铁路、普通过道、航道、油气管道组成,具有运行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等特点;广泛的基础网,主要由普通省道、农村公路、支线铁路、支线航道、通用航空组成,具有覆盖空间大、通达程度深、惠及面广等特点。“两个交通圈”是指围绕国内出行和全球快货物流建立的快速服务体系。包括“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近年来,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进行地如火如荼,智能交通领域也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交通的发展还处于不断完善当中,未来将发掘更多物联网的应用潜能,以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在基础设施和集成应用上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智能交通已经逐步完善,在很多国家级大型活动和峰会当中都凸显了智能交通系统起到的作用,同时在日常我们百姓出行、车路协同等方面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表现出一定的效果。
智能交通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领域,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扶持还是行业本身的良性发展,都为智能交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智能交通市场大有可为。随着PPP项目的大力推行,智能交通项目的运作从以前的单兵作战,向各领先技术企业各资本投资商联合集群作战方向发展,虽然项目越做越大,但反而投资价值越来越高,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技术壁垒越来越少,这无疑为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城市交通规划还是智能停车场,抑或智慧高速,在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实施下,未来智能化交通行业也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道路拥堵问题成为我国大城市通病,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也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智慧公交是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模式,对缓减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交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将加快推动智慧交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枢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推动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邮政等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