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调研

发布时间:2021-02-18 08:48:34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眼下,很多餐厅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完成排队、点餐、结账等多项服务,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营运成本,提升了营运效率。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点餐服务,这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烦恼。“现在只要到餐厅吃饭,服务员就要让我扫码点餐,如果我坚持要通过纸质菜单点餐,服务员的态度立马就冷下来,好像我是个麻烦的人。”在贾女士看来,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应当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

  调查显示,当前中国移动支付小额特征日益显著,用户单笔支付金额以100元以下为主,500元以上移动支付占比下降。2020年,有38.4%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较2019年提高23.3个百分点,16.4%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500元-1000元,较2019年下降18.9个百分点。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发布的《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有74.0%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较2019年提高4.4个百分点,绝大多数用户认为操作简单方便是选择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

  随着几年来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快速发展,二维码、云闪付、刷脸支付等已基本替代现金交易,移动支付更被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崛起,聚合支付也随之兴起,聚合支付公司也在快速发展,而随着人民银行217、281、296等规范性和监管性文件出台,聚合支付业务的相关法律合规框架已经逐渐形成,而伴随85号文等针对聚合支付出台的系列文件,聚合支付领域近年的监管也在逐渐加强,聚合支付公司所面临的合规成本越来越高。

  在国家对金融管制越来越严的大环境下,金融之路的不顺或让互联网巨头们开始更加关注布局聚合支付领域,为了发展数字化服务体系,新一轮的竞争洗牌又将开始。支付的场景一定是无感支付会逐步取代现有的银行卡、现金、二维码等。通过人的生物要素或者其他识别要素,如指纹、人脸、虹膜、证件、车牌号等,在各类场景提供恰当的场景植入。目前比较好的就是汽车相关场景,通过车牌号识别,完成缴纳停车费、高速通行费、加油费等。

  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国政企数字化转型,推动消费服务线上化,为移动支付市场拓展了更多政务、民生、消费等细分垂直场景,也让移动支付数据有了更多赋能价值。对消费者而言,这将强化和巩固他们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对商家而言,支付线上化是他们进行数字化变革的重要一环;消费者和商家对移动支付的双向需求,助推移动支付行业强劲发展。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90.8万亿元,同比增速4.8%,增速下滑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场景呈细分多元化发展,餐饮消费成为移动支付用户首要支付场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