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为67亿元,至2015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达302亿元,2019海洋生物医药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是增长较快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海洋生物医药业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增加值稳步提高。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增速达到7.7%,高于同期海洋经济增速1.5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庞大,对医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医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洋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促进细胞代谢、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的衰老。此外,作为在国际上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兴产业,据预测,目前仍有90.4-92.6%的海洋生物来源的化合物尚未被发现,海洋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药物资源宝库。在此背景下,叠加政策加持因素,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据预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37%,产业增加值将在2022年达到700亿元。
第一节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近年来,随着海洋生物医药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内医药需求的扩大以及对药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不断增加。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67亿元增长到2019年413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62%。
图表:2010—2019年海洋生物制药行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虽然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年增加值不断扩大,市场规模越来越庞大,但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与美国、瑞士、法国相比差距明显。从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专利申请角度来看,2000年以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专利年申请数量不超过5件。虽然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专利申请数量有所波动增长,但是整体申请数量较低,我国海洋药品技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专利公开数量较少。新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给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但从目前数据来看,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发展仍旧有很长道路要走。
二、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从技术迈进市场
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日渐成熟,成果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虾壳、蟹壳、鱼骨、鱼鳞、鱼内脏……这些在福建沿海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废弃物,被石狮华宝海洋生物化工公司拿来"变废为宝",陆续研发并规模生产了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30多种,成为世界最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系列衍生物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日产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1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50%以上。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
三、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一个成功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分为六种:
(1)由单一药品转向提供成套药品或整体解决方案。
(2)由综合性药企转向专科为主的药企。
(3)由没有竞争力的普药群向优势特色的中成药转型。
(4)由普药向创新药转型。
(5)由单纯的经营药品向药品为主、快消品为辅转型。
(6)由生产为主向研发为主转型。
第二节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
在国家“蓝色经济”战略等政策支持,以及海洋生物提取技术的不断提升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发展,是近十年来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国家海洋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443亿元,同比增长8.0%,未来增长空间大。
二、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分析
2019年海洋经济总增加值为35724亿元,与接近4万亿的海洋产业相比,海洋生物医药2019年443亿的市场规模不值一提,海洋生物医药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比例仍在1.2%左右徘徊,与其他海洋经济强国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但总体来说,2019年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生物医药自主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正在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是制药大国,但是由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海洋药物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海洋生物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我国真正走近国际市场的海洋生物药仍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