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特医食品发展前景规划分析
2022特医食品发展前景规划分析
近年来食企纷纷选择战略转型,积极寻找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2021年9月,贝因美透露,目前公司围绕超特医食品进行大力布局,旨在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此前,贝因美已于2018年拿到了“0001”号国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后,2019年又拿到了国产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许可证“0001”号。据悉,在成功获得特医食品配方注册后,贝因美就开始广泛布局。目前在无乳糖、早产儿和水解蛋白等三个细分领域已经有四款产品成功上市。
推动特医食品产业发展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开展临床营养行动,建立、完善临床营养工作制度,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建立以营养筛查—评价—诊断—治疗为基础的规范化临床营养治疗路径,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进一步研究完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行动计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开展临床营养行动。营养治疗可以增强各种临床治疗手段效果,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期,减少医疗费用,是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医食品是营养治疗的关键环节。
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医疗机构对临床营养科室建设缺乏重视,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的推广使用存在较大障碍;缺乏使用规范指引,医疗机构对特医食品的采购、使用管理混乱;特医食品注册审批效率不高,流程复杂;存在违法生产销售固体饮料假冒特医食品的现象。要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同时建议将规范和推动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的使用。
现阶段,中国特医食品销售渠道多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患者需在医生处方形式及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特医食品。相比之下,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实施特医食品审批制度备案制,除医院外,特医食品产品还被准许在社会药店、康复中心、超市等场所销售。
截至2021年6月,国内市场共有29家企业获得特医食品注册证书,其中雀巢、雅培占第一梯队,旗下分别拥有11款、8款特医食品。雅培方面,包含2款全营养配方食品以及6款婴配类配方食品。婴配类中占比最大的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有3款产品;其次,乳蛋白水解配方有2款,母乳营养补充剂有1款。
图表:国内特医食品市场消费结构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且有望在近几年突破千亿。在中国市场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5.9亿元增至2020年的77.2亿元,扩大了约3倍,预计2021年将增至100.1亿元。但中国只有1.6%的营养不良患者在食用特医食品,与美国65%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将特医食品纳入医保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较低,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仅830元左右。因此,从现阶段医保制度整体发展状况、群众疾病治疗需求以及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来看,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是立足于“保基本”,着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数据库覆盖范围为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药品,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特医食品的维护赋码问题,需要各部门明确统一管理方式,提出对特医食品的分类建议,从而做好后续维护赋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