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口腔行业具备重复消费、标准化等优势,四大业务瞄准高端消费人群。口腔四项主要业务为正畸、种植、牙齿美白、儿童齿科,能够发现牙科是持续性消费项目,部分项目价格较高,属于非医保可选消费。更重要的是,牙科项目并非通过手术等方式一次性完成诊疗,患者往往需要在1-2年的时间内不断接受牙医治疗,循环消费水平较高。随着技术进步,口腔相关设备标准化程度提高,患者对名医的依赖度降低,从而加快了口腔连锁机构扩张的速度。
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口腔医疗市场细分领域众多,其中种植和正畸是典型的高价值项目。目前常用的缺牙修复方式包括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牙等,种植牙由于具有不损伤正常牙齿、咀嚼功能类似天然牙、舒适美观和使用周期长等特点;牙齿正畸的方法主要包括金属托槽矫正、陶瓷托槽矫正、舌侧矫正和隐形矫正等,隐形正畸具有美观、清洁、舒适、便捷易戴等优势。消费观念变化、消费能力升级与医疗实力增强推动了高附加值口腔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口腔产业趋势报告》,种植体和隐形正畸保持高景气度,近3年增速均值分别为23.17%和34.59%。
近年来,口腔医疗器械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行业日趋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点。通过不断推动数字化研究及应用示范,积极推广3D打印技术,利用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实现与传统口腔医疗的融合。以数字化修复为例,传统的修复技术需经过磨牙、取模、倒石膏牙模、咬蜡,外送牙科技工所分模、刻蜡、铸造、堆瓷烧结、上釉等20道琐碎程序,需患者来回复诊才能戴牙,整个过程仅凭医生的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以及手工制作,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镶牙失败,但应用数字3D数字化系统能将繁琐的传统20道工序简化成一步,整个过程1个小时即可完成,有效缩短医生诊疗时间和患者就诊次数。
相较于国外,我国口腔医疗领域起步较晚,大众口腔健康意识薄弱,致使我国口腔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国外,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口腔医疗器械90%均依赖进口,尤其是中高端口腔医疗设备及耗材。但是,随着国内口腔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国产化趋势已经逐步显现,实现进口替代对于中国本土的口腔医疗器械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
口腔医疗器械发展前景预测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口腔医疗器械有效注册产品共计6588件,其中国产产品5940项,进口产品645项。口腔义齿制作材料产品数量为4669项,占比79%,位列第一。口腔义齿,俗称“假牙”,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外先进的口腔医疗技术和材料进入中国,我国义齿领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产品的质量、生产技术等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24年,我国假牙行业的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6.36亿颗、2.56亿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