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私人银行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9 08:40:23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A股上市银行迎来2021年业绩快报密集披露期。截至1月24日,已有16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1年业绩快报,从已披露数据看,2021年银行资产规模和盈利增长均明显增长,近七成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超20%。与此同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也明显改善,不良贷款率普遍下降,拨备覆盖率明显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A股上市银行业绩保持向上趋势,得益于宏观经济的持续修复和银行业自身的稳健经营。展望2022年,分析人士预计,在各项政策“稳字当头”背景下,我国经济有望维持在合理水平,银行利润增长回归常态。

  私人银行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

  私人银行,是一种向富裕人士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专业化、高质量和私密性极强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一篮子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它并不限于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产品,还包括替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利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平稳,同时也包括与财富管理有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税务、财产继承、子女教育等专业咨询服务。

  中资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从2019年的14.13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17.26万亿元,增长率达22.09%。私人银行客户数从2019年的103.14万人,增至2020年的125.34万人,增长率达21.53%。57.03%的私人银行客户为实业企业家,14.71%为金融投资者,二代继承人占8.87%,企业高管占18.60%。实业企业家占整体高净值客群的比例较2020年的73.33%明显降低。以企业高管、专业人士为代表的高工薪人群占比较2020年的8.20%显著增加。

  从国内银行业私人银行发展实践看,良好的私人银行组织设计至少是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初期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当前国内私人银行组织设计以大零售模式为主,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分支行网络和客户基础夯实的优势,能够与各自的服务模式充分融合起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初期实践中,采取大零售模式的私人银行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该模式本身也有缺陷。

  私人银行影响分析

  1、外资银行入驻中国对中国银行的积极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会对中资银行带来一些积极效应。外资银行凭借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必将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促使国内银行业进行改革,这有利于打破国家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提高金融机构效率。同时,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从业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

  2、外资银行入驻中国对中国银行的消极影响

  优质客户层面。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一般而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业、保险业于一体,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商业服务。由于外资银行存在上述优势,不可避免地会吸引走一部分原属于中资银行的业务,造成中资银行融资份额的下降,优质客户快速流失。

  业务层面。近年来,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收益。但中间业务总体上水平还不高,问题仍然不少。如没有从战略上重视中间业务,资金、精力投入也相对不足;品种也较少,仍局限在传统的一般性服务。而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非常重视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这些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家居理财、外资企业的金融租赁等业务,都将成为外资银行关注的焦点。

  人才层面。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人员的素质是决定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最近几年,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数量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外资银行大量涌入我国后,这种情况越发严重。目前,我国中资银行中学历高且熟悉现代金融实务的人才非常短缺。通常来说,在外资银行内部,绝大部分员工都来自当地,因此中资银行系统中那些业务熟练、工作经验丰富、精通外语的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就会进入外资银行的视野,其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将导致中资银行的一部分优秀骨干人才外流。

  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发展还相当不完善,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势必会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首先,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极易向国内市场传导,使金融市场面临的外部风险日益上升;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后结合国内客户需求开展金融创新,新的金融产品给金融体系的监管带来新的风险;最后,外资银行在我国选择参股对象时会倾向于一些在某些方面占据垄断地位的国内银行,外资银行本身就具有较多的竞争优势,再加上可利用的公共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行为,从而给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和监管效果带来困难。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