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智慧铁路行业前景预测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智慧铁路代理相关企业2.7万家,广东、北京两地区分别以5900余家、4700余家企业排名前二,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近十年来,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总体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18年达到3057家的峰值,2020年共新注册企业1814家,同比下降34.3%,其中二季度注册量最多,为541家,四季度新增424家。
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511亿元;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铁5474公里。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在客运和货运方面,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5.7亿人,同比增长7.7%,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22.9亿人,同比增长14.1%。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4.4亿吨,同比增长7.8%。
智慧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完成旅客发送量38.5亿人、货物发送量36.5亿吨;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同时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基础建设和持续深化铁路科技创新,作为2020年重点工作内容。2020年,国铁集团将持续推进"八纵八横"铁路网建设,拉近城市"朋友圈",让一个个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驶上高铁"快车道",在便利国人出行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到202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127个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智慧铁路总长度达1586公里。
智慧铁路行业前景预测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台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智慧铁路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中国的铁路信息化进程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铁路运输需求不断增大而启动,并不断前进的。在近30年中,中国铁路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机版本到多层次的网络应用。目前全路信息技术人员总数已达5500多人,拥有大、中、小型计算机1600余台,微型计算机近10万台。铁路信息化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其重要目的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铁路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中,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率和竞争力。
就未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市场人士普遍预期,2021年铁路投资或不会超过2020年水平,全年投资水平在7700亿~7800亿元之间,且"十四五"期间每年投资完成水平都很难再超过7800亿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