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无人机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5 08:39:19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从全球无人机研制的区域市场构成来看,世界无人机市场主要被美国,以色列和欧洲少数国家和地区瓜分。北美地区无人机研制的占比达到54%。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将在未来3-5年内实现年均超过50%的高速增长,潜在市场空间达到千亿级别,并有望逐步打开无人机数据服务、驾驶员培训等增值服务市场。无人机的发展逐步趋于多元化在军需民用方方面面都有所涉猎,未来一个时期,提高现有的技术,更多的培养高端人才,解决并突破技术难关是发展无人机的关键。

  为了适应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应顺应科技的改革,着手科技创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探索,运用高端科技,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培养专业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发展。无人机的价值在于代替人类完成空中作业,其最直接的发展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军事领域,战场上代替有人机,减少人员伤亡及应付极端条件;(2)科研和工业领域,在进行容易造成生命危险的探测和研究时,使用无人机作业。根据驱动因素,无人机也一般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民用又具体分为工业级无人机与消费级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民用无人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销售规模达到118亿元。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无人机市场需求逐渐提升,2021年突破300亿元大关,市场规模约312亿元。2018年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为113亿元,在航空装备无人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迅速。2021年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了527亿元,未来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一、农林植保领域应用简介

  无人机在军用与民用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各国对无人机的研发都非常重视。农业航空技术已成为各国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植保无人机技术成熟,并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我国的无人机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无人机航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土地流转等原因,无人机在农业上应用前景广阔。

  二、无人机应用优势分析

  在农业植保领域,无人机以其作业高效率备受农民青睐。传统的喷药机效率低,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人工喷药除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易中毒外,还存在作物受药质量差等缺点;人工每天的喷防量仅为10余亩,而无人机日作业面积可达300~500亩,是高架喷雾器作业效率的8倍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植保无人机产业潜在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可观。

  三、国外应用借鉴分析

  1、美国应用无人机大幅提升水稻产量

  美国无人机研究重点集中在精准农业遥感技术方面,但农药喷洒领域也引起了高度重视。目前,美国主要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年喷洒面积高达3200万h时,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采用飞机作业完成65%的化学农药喷洒,其中水稻施药作业100%采用航空作业方式,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大幅提升。

  2、日本大规模推广农林植保无人机应用

  农用无人机除作业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外,还可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且作业不受作物长势和地形的限制。日本山地多、地块狭小且分散;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促进无人机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日本农用无人机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87年,日本雅马哈公司生产出20kg级别的喷药无人机R-5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农用无人机喷药的国家。目前登记在册的田间作业无人机2000多架,防治面积达到100万hMh2,无人机施药已占总施药面积的50%以上,是无人机应用最成熟的国家。

  3、经验借鉴

  日本无人机采用团队购买的方式,农业协会、各种社会团体、服务公司、政府和个人手中都持有一定数量的植保无人机。大量的植保服务公司会对无人机操作人员进行30天的飞行培训;保险公司为无人机提供保险服务;售后服务体系健全,当无人机出现故障后,可以到附近修理厂进行修理,重大故障还可以使用备用飞机。鉴于以上措施,日本无人机市场占有率很高,达到60%以上。日本无人机技术成熟,服务配套健全,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无人机应用现状分析

  1、农林植保无人机发展历程

  1917年,可以搭载300磅炸药持续飞行50英里的空中鱼雷号诞生,虽从未参与战争,但在无人机的历史上留下了正式的第一笔。

  1918年,美国首次利用飞机在棉花上喷洒农药,打开了农用航空的大门。

  1922年,美国将JN-6军用飞机改良,装载农药后对植作物进行喷洒。同年,苏联也用采用飞机喷洒的手段,消灭了蝗灾。

  1949年,美国开始研制专门用于农业的农用飞机。

  在植保中,无人机相比有人机,优点在于不用安装与飞行员相关的设备,并且体积更小更轻便,操控灵活。无人机几乎可以贴着地面飞行,所以又减少了药雾在非喷洒区的飘荡,适合在田野上精准喷洒,还能避免洒药人员因吸入农药而中毒死亡。随着各个国家对植保无人机的接受,植保无人机的系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技术领域飞速发展。

  至今,日本成了第一个利用无人直升机做植保作业的国家。日本因地形因素与人文习惯,农业以水稻为主,田地规模不大,所以无人机的小巧体型,和灵活的操控,会更适合日本的农产业。近年,无人机植保在日本的发展十分迅猛,成为了世界上农业航空最成熟的国家。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产粮大国,如果普及无人机植保技术,将会对国民减轻很大的农业负担。而实际情况是,国内的无人机植保虽然有市场,但尚在初步阶段,真正使用的也只是凤毛麟角。

  从和日本的发展对比来看,中国无法全面运用植保无人机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农业的平均产值,不足以支撑使用昂贵的无人机;二因为中国对农用无人机的法律法规政策模糊,在农民无法担负无人机的费用时,就无法规划相应的政策来扶持。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农业大省,有农用无人机扶持政策。只希望以后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明确,落实农用无人机的扶持政策,那么对国内的无人机经济市场,和农业改革,都只是有利无害。

  2、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

  图表:2019-2021年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

  

 

  3、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竞争

  中国的植保无人机研究主力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校和航模飞行器科技公司。高校研究主要着重于理论研究,比如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控制方法的设计与验证等方面,其中国防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走在了研究四旋翼飞行器的前列。2004年,科技部863计划、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等项目和机构开始了植保无人机的研究和推广;2008年,开始研究小型无人机单旋翼低量施肥航空喷雾技术;2010年,第一架商用植保无人机的出现,正式揭开了中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化的序幕。

  我国深圳大疆公司的无人机航摄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生产的无人机远销全球,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其产品从无人机飞控系统到整体航拍方案、从多轴云台到高清图传,已被广泛用于航拍、电影、农业、能源、遥感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2015年12月,推出大疆MG-1智能农业植保机,正式进入农业无人机领域。大疆MG-1配备调频连续波雷达和先进的飞控,具有自动地形跟随功能,自动保持与农作物之间的距离,保障均匀的喷洒效果。深圳天鹰兄弟无人机目前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并且在海外成立了分支机构。与美国麻省理工、河南工业大学、佳木斯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无人机。天鹰兄弟无人机进入韩国市场,并获得韩国政府80%的购机补贴,成功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4、农林植保无人机应用政策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并提出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

  五、农林植保需求潜力

  1、农林发展规模分析

  植保无人机在中国农田的覆盖率为仅为2%,相比日本达到的40-50%覆盖率,无人机在中国农业产业中并不普及。2017年1月16日,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首次提到将植保无人机作为试点进行补贴。而在此前,部分农业大省已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作为尝试,但并没有将植保服务纳入补贴范围。补贴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农林植保无人机的进一步发展,到2023年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左右。

  2、农业植保领域需求预测

  我国20.27亿亩左右的基本农田面积,假设2022年我国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比重达到10%,单机售价由50万逐年降低到44万元,作业效率从100亩/小时逐年增长到160亩/小时,预测到未来6年我国农业植保无人机累计市场空间将超过13万架,合计金额超过600亿。如果考虑到无人机运营市场,认为潜在市场空间更大。

  扩大补贴范围,必然带动植保无人机的需求量,同时补贴政策将发挥催化剂的作用,销量将跳跃式增长,低端机和技术不成熟机型将提前占领市场,用户需求也会提前饱和,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会提前进入成熟期,硬件行业将首先受益,其次才是衍生的服务行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