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年初、迎峰度夏以及9-10月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1月,受寒潮天气等因素影响,江苏、浙江、蒙西、湖南、江西、安徽、新疆、四川等8个省级电网,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迎峰度夏期间(6-8月),广东、河南、广西、云南、湖南、贵州、江西、蒙西、浙江、重庆、陕西、湖北等12个省级电网,在部分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9-10月,受电煤等燃料供应紧张、水电发电量同比减少、电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以及部分地区加强“能耗双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共有超过20个省级电网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个别地区少数时段出现拉闸限电。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能源电力保供措施,效果显著,2021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底,全国有序用电规模基本清零,仅个别省份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主动执行有序用电。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技术和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特高压技术和超临界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从规划还是到建设以及运营维护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但是由于近些年经济常态化,电力发电装机容量逐年下降,加之火电的政策、弃风、弃光的状况加剧,中国电力企业逐步开拓海外市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国对非洲电力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大,中非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涉及更多政治、经济、社会议题,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严峻风险。
专家表示,由于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部门,因而改革既需要慎重,也需要大胆。煤价电价挂钩联动,将逐步打开我国电价上浮空间,利好煤电企业,同时也将倒逼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升级。电价市场化改革,涉及到如何有效解决电力成本与价格倒挂,如何加快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建设,如何逐步打破跨省区电力交易壁垒,如何设计有效的保底用户用电机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真正执行以后,各地去不断探索破解。
随着新能源加速发展和用电特性的变化,系统对调峰容量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我国具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少,气电占比低,煤电是当前最经济可靠的调峰电源,煤电市场定位将由传统的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电源,逐步转变为提供可靠容量、电量和灵活性的调节型电源,煤电利用小时数将持续降低,预2030年将降至4000小时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