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建筑机器人公司及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2-01-04 08:41:59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碧桂园建筑机器人商业化开启。碧桂园的产业版图中,机器人已成与地产、现代农业并列拉动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自2019年起连续3年写入碧桂园的中期报告与年度报告中。3年前,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提出“像生产汽车一样准确地建房子”,并表示碧桂园将加快人工智能与建筑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2018年7月,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公司在广东顺德成立,定位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及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目前,博智林产品和技术已实现诸多零的突破,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建筑机器人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分别对应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建筑机器人成本主要集中在核心零部件部分,核心零部件约占建筑机器人成本主要集中在核心零部件部分,核心零部件约占建筑机器人成本的72%,其中伺服系统约占24%,减速器系统约占36%,控制系统约占12%,机械本体约占22%;其他外设约占6%。

  建筑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外资品牌垄断的根源在于国产建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空心化”。我国工业化起步晚,技术水平落后,导致建筑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且三大核心零部件技术含量高,进入壁垒严格,国内企业不仅要面临周期长、投入高、研发失败等风险,而且国外品牌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因此市场环境倒逼国内建筑机器人厂商退出技术含量最高同时也是利润率最高的上游市场,转而投向附加值低的中下游市场,如本体生产商、系统集成商。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比例高达75%、80%、80%。由于三大核心零部件只能高度依赖进口,因此国内的中下游厂商严重受制于人,基本完全丧失议价能力,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畸高,甚至造成价格倒挂现象。其中减速器的技术难度最高、垄断程度最高,目前国内企业进口零部件无异于虎口夺食,企业往往要以高出国外厂商近3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电机。

  近年来,机器人走入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模式业态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科学谋划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作为推动未来五年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国家对机器人产业的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机器人是新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实现群体突破,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使得机器人产业产品形态、组织业态、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多技术融合让机器人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机器人技术泛化应用到生产装备和生活工具上,使其具备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准确执行等能力,“机器人化”的智能设备已无处不在。

  机器人正加速向智能化演进。机器人从单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六维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3D视觉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应用,让机器人对周边环境的感知更加全面,为机器人做出路径规划、规避障碍、轨迹优化等决策行为提供重要支撑。机器人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深度学习、脑机接口、语音交互等技术助力机器人实时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准确理解感知外部环境,并实时作出应变决策。

  机器人从单机作业向集群协同跃升。机器人不再是独立作业的个体,而是协同作业的机器人集群,机器人间、机器人与工业母机等其他生产装备间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集群协作,让生产变得更加柔性、智能。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