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咨询量渗透率不及10%,问诊量渗透率不足5%,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增速预计在20%以上,预计到2022,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潜在市场需求将超过千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现在绝对属于初期,整个行业还非常年轻。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无论是互联网医院的数量、用户规模,还是问诊量、市场规模都在快速增长。但正因为整个行业比较年轻,许多互联网医院都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低、运营团队缺失、患者习惯尚未养成等问题。
2024年及2030年中国在线问诊市场占总问诊量的百分比预计将会由2019年的6%分别快速增至42%和68.5%。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益日益显现,并且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已经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了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医院月接诊患者超过3亿人次、已上线互联网医院数量超600家、持牌网上药店数为693家、互联网+医疗月活用户规模超过5400万、在线医疗月活用户峰值超6000万,月活用户同比增长17%。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
1、医疗数据的应用进一步提升
随着在线问诊平台、互联网医院、医疗信息化等大平台的逐步完善,将形成庞大的基础医疗数据库,其可以有效支持医生的临床辅助决策和科研,支持医院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绩效考核,支持药品研发公司对就诊行为的分析,支持居民的健康监测。然而目前,对数据的标准化收集、准确识别及有效应用仍然在许多方面有待提升。
2、互联网医疗市场寡头化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互联网运营团队、品牌经营能力以及庞大的资金实力,通过横向整合、并购和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大量同质化且竞争力低下的企业消失。巨头的进入有助于行业内部洗牌,淘汰劣质竞争,促进市场发展。此外,资本市场也逐渐回归理性,在政策不断趋严、融资难度加大、资金趋紧的大环境下,资本更倾向于较为成熟的项目,市场可能会出现并购趋势,互联网医疗市场寡头化会更明显。
3、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将进一步完善
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人民群众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还是蕴藏着一些风险。为了保障互联网上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立起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但监管的内容、监管的粗细程度不一。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4月信息,未来会出台互联网医疗服务规范,统一监管要求,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将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