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国产芯片行业前景

发布时间:2021-08-11 14:39:28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巨头纷纷下场,掀起了中国又一波造芯热。全球缺芯危机爆发后,中国芯片自主研发已然势在必行。

  继阿里、百度纷纷宣布自研AI芯片后,过去一年以来腾讯、字节跳动也开始亲自下场造芯了。除了近几年很火的汽车芯片、手机芯片等,芯片已无处不在,包括我们使用的智能手表、电脑、冰箱、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都需要芯片,芯片应用到社会中多个场景。

  国内造芯赛道,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造芯不再依赖投资,转而亲自入场达到一次小高潮。同时,一众创业型芯片公司前仆后继,传统芯片企业开始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危机,众玩家纷纷排兵布阵,抢占先机。

  全球性的芯片短缺仍将持续1-2年

  近年来,芯片产能紧缺,对比去年同期,芯片价格普遍上涨30-50%,部分紧缺材料(汽车芯片、部分PMIC)甚至涨价幅度超过十倍。涨价潮蔓延至国内,带动芯片产业业绩超预期,据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芯片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多数业绩超预期,部分芯片厂商上半年业绩增长幅度最高超过1000%。

  现在全球性的芯片短缺还将持续一到两年,原因如下:一是芯片在工业与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所以芯片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二是很多国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在芯片产量下降的同时,居家工作生活模式与宅经济增加了相关电子类产品的销量;三是市场的恐慌心里预期,导致很多企业在囤积芯片,以备不时之需;四是美国逆势而为,对中国进行的芯片技术出口管制。

  芯片行业进入高景气赛道

  在科技浪潮推动和政策鼓励的背景下,芯片行业进入高景气赛道,长期成长空间较大。当下布局芯片产业可分享行业发展红利。

  除了高端芯片以外,目前28纳米芯片已经基本能满足大多数工业级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机器人、电梯、家电、汽车、高铁、医疗设备、火箭卫星等各种工业产品。14纳米以下的芯片主要用于5G通信、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电脑CPU及GPU、高速运算设备等对性能要求较高的电子产品。

  国产14纳米芯片自前年4季度少量量产起,到现在良品率已经提升到了90%-95%。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表示,国产28纳米芯片有望在今年底量产,14纳米芯片将在明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

  面对当前芯片短缺的局面,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强化半导体产业链的顶层设计,狠抓产业规划布局,积极维护产业发展秩序。《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的相继出台,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另外,“新基建”的东风也将推动芯片产业进入“快车道”。面对产业大环境,同时推动国产芯片产业进一步成长成熟的价值更加凸显。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