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煤炭行业深度调研分析
随着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将更加明显,预计到2025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有望降至51%左右。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今年以来煤炭一直处于供应短缺状态。因市场需求旺、国内煤供给跟不上,煤炭市场异常火爆,煤价也在持续上涨。据国家发改委消息,为做好迎峰度夏煤炭供应保障工作,我国将再次投放规模超过1000万吨煤炭储备。今年以来,国家根据煤炭供需形势需要,先后4次向市场投放了超过500万吨国家煤炭储备,主要是在需求和价格增长过快时,择机投向煤炭供需矛盾突出、保障难度大的地区。
中国煤炭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 年2.7 万亿元下降至2016 年2.3 万亿元。2016 年开始,市场规模受市场集中度提高、产能释放、下游市场需求回暖影响,整体市场恢复增长趋势,增长至2018 年2.6 万亿元。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20001.9亿元,同比下降8.4%;应收账款2675.5亿元,同比增长16.3%;资产负债率66.1%;利润总额2222.7亿元,同比下降21.1%,降幅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25.2个百分点。协会统计的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1196.9亿元,同比下降25.2%。
图表:2018-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5月份,中国煤炭的价格分别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动力煤价格均值上涨45.5%,炼焦煤价格上涨12.6%,无烟煤价格上涨10.8%。亚洲基准价纽卡斯尔动力煤离岸价格已经超过了140美元/吨,同比增长超过70%。价格暴涨抑制了中国煤炭的进口规模。
在煤炭与主要用煤行业产能过剩、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政府正在加快供给侧改革,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成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国家有关部委也正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引导煤炭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严控新增产能,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对中小煤矿兼并重组,以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
煤炭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
行业集中度决定了产量控制能力。2005-2014年,我国煤炭行业前10市场份额由23%提升至41%,而美国已多年稳定在70%附近。对比国际水平,我国行业集中度仍旧偏低,整合空间巨大。目前煤炭需求下降,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为政府逐步关停小煤矿提供契机。而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加强对于供给的控制力度,恢复理性供需,从而避免市场无序扩张,是实现市场力量倒逼产能出清的重要基石。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19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截至2019年末,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5,300处左右,建成了千万吨级煤矿44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0多个。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19年,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山东、安徽、河南等8个省(区)原煤产量占到了全国的89.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煤炭开发布局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