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对贸易的影响分析
辽宁全省293个收费站已全部封闭
从11月6日晚上开始,辽宁西部高速公路施行交通管制,多条高速处于封闭状态。7日上午,受持续降雪影响,高速公路出现积雪,目前全省293个收费站已经全部封闭。
辽宁省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公司设置了100多个除雪防滑组,准备各类除雪机械1000多台,融雪材料1万多吨,开展不间断除雪作业,目前除雪作业仍在紧张进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应对疫情,维护公民健康安全,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锁和隔离措施。受此影响,全球制造业、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遭受重创,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这种艰难的全球大环境下,中国积极应对,率先实现经济复苏,成为全球唯一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
2020年下半年,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出台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措施,导致全球货币流动性宽松,美元价格指数持续低迷,秘鲁铜矿山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政局影响产量下降,中国经济数据表现抢眼等综合因素的推动下,国际铜价持续走高。
据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国关系重构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同欧日的关系进一步疏离;二是中国同欧日的关系进一步拉近。
新冠肺炎疫情将推动大国政治格局朝着既定的方向演进,多极化不仅加速,而且更加趋于均衡。不过,新冠肺炎疫情毕竟属于非传统安全和低级政治问题,病毒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敌人。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国政治格局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对国际格局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只是使其沿着原有的轨迹加快演进 。
新冠肺炎疫情将三个方面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
一、使大国政治格局加快向更加均衡的多极化方向演进,促进国际权力由“一超”向“多强”转移;
二、增强非极化的发展动力,促进国际权力由大国向中小国家及非国家行为体转移;
三、加快国际政治地理中心由欧美向东亚转移。
三个方面国际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促进更宏观层面的国际格局——非西方化——的演进。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美关系和两国实力消长带来复杂的影响,但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国际格局演进的大趋势,特别是大国政治格局不会走向两极化。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新冠疫情的爆发适逢中国春节假期,最先产生的影响是春节的节日经济行情,这对许多服务行业的打击非常严重,对餐饮、影院、航空、运输、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冲击是疫情从需求端冲击经济的第一波。
春节假期延长,企业面临着复产复工的难题,这是疫情从供给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经过将近两个月封城的疫情“一级响应”的严格措施,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可控,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也开始启动。
由于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的蔓延加剧,全球生产价值链被迫中断,大批外贸型企业的订单被停止或取消,很多企业又面临着“无工可复”这一严峻局面,这是疫情对需求端的第二波冲击。
如果疫情能在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则这种价值链中断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不会对价值链重构产生影响。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已不太可能,疫情很大可能将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甚至长期伴随人类生存,对全球价值链将的冲击已逐渐显现。
从需求方面看,价值链的下游需求减少,使企业无产品可生产;从供给方面看,价值链上端供应商的原材料和中间品不能按时供应,如此一来,即使价值链下端有需求,企业也可能由于没有充足的投入而无法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
价值链断裂带来全球订单的下降情况导致需求减少,必将使国际贸易量、贸易额双双下降。全球贸易的萎缩将使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进而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新冠肺炎疫情对贸易的影响分析:
疫情结束后世界经济就会恢复正常运行,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然而,今天的世界经济大不如前,“去全球化”势头凸显,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世界经济随时可能陷入危机之中。本次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无异于雪上加霜,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个途径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疫情对各国的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全球价值链会产生不同影响。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战斗,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新冠肺炎疫对经济的影响,防止出现经济危机。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最终战胜疫情,需要世界各国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超越经济理性,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只有如此,世界经济才会避免陷入混乱局面。
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十四五”期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