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分析
锂电池行业发展分析
锂电池具有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点,其应用已经渗透到民用以及军事应用的多个领域,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强调轻薄短小、多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应用上迅速普及。从我国的国情看,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比重很低。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上,仍然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并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这就使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仍然给人以"世界加工厂"的印象。而加速发展锂动力电池产业化,走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打造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落地,以及未来锂电池生产技术提升、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的普及度提高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将保持增长,从而推动锂电池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张。总体而言,锂离子电池凭着自身性能优势和快速下滑的价格,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而需求增长直接导致行业产能扩张、制造成本下降,又反过来刺激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天津力神、中航锂电、北京国能、瑞普能源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不同层面的需要,电池企业需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特性的电池进行完善,配置应用到合理的场景,并不断的促进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电池行业稳健发展,2020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88.45亿只,同比增长16.68%。
锂电池下游几大主要应用领域仍在快速增长,例如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等,受下游市场强劲需求带动,锂电池市场需求量未来几年也将会维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未来的扩产需求将主要来自国内外龙头电池厂商:绑定主流车企,下游需求明确;资金实力雄厚,抗压能力更强;技术研发领先,产线建设更快。
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应用领域,近年来,随着全球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整体需求量增长逐渐放缓。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其它消费电子新产品不断推出,以智能音箱、TWS耳机、智能手表等为代表的产品创造出新一轮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未来,随着5G商用化逐步落地,智能手机将迎来新的换机潮,可穿戴设备新产品用户体验的不断改善,将带来爆发式增长,推动锂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应用总体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随着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全球化采购和资源配置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锂电池产业也正在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在全球锂电池产业的地位迅速提升。在动力锂电池方面,受益于我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上下游行业配套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的动力锂电池企业在全球锂电池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国内锂电池的发展晚于发达国家,但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锂电池走出了萌芽期,已经步入成长期。目前我国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锂电池企业,这些企业不断开拓进取,在产品端开发出更加高性能的锂电池,在技术端加强与国外顶尖厂商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引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锂电池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广东占总量的60%以上。广东省内锂电池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其中深圳是我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拥有比亚迪、比克、邦凯、华粤宝、德赛等领先的国产制造企业。
国内众多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可能将迎来行业洗牌以提高集中度,主动技术研发、资本实力雄厚的厂商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技术革新是企业锂电材料业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伴随着新时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化、微型化电子设备的品类增多、技术迭代,产业发展对电池电源续航能力、稳定性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铅酸电池等传统电池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优势更明显的锂离子电池开始走向大众。
与传统电池比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充电快速等优势,同时由于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无污染、不含毒性材料,因此被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等。传统的消费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3C类产品。
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锂电池行业近几年应用日渐广泛,尤其是动力锂电池的发展更是备受关注。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理想的新一代绿色能源,具有比传统电池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锂电池市场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市场对于锂电池的巨大需求也推动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地球能源的紧缺以及来自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池的应用领域和需求量将继续扩大,各国政府政策对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也进一步推动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