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域格局
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和1.9%,降幅比2019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年产销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2021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目前,中国共有10万余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零部件企业创造了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
今年1至7月,汽车消费总体保持回稳向好态势。今年7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3万辆和18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1.9%,环比分别下降4.1%和7.5%。今年前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47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9.3%,增幅比1月份-6月份继续回落7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2020年全年水平。1至7月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147.8万辆,同比增长2倍,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较2019年同期增长1倍, 占新车销量的10%。7月份,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刷新单月历史记录。
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共有22家企业的零部件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有8家企业的收入超过2000亿元。在排名国家中,德国、日本、美国的零部件企业排名靠前,在国际百强名单上占据主导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潍柴动力、华域汽车营收超千亿元,排名其后的前16家零部件上市公司营收也均超百亿元。而排名前20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中,10家企业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1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东北、京津冀环渤海、华中、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区域,这六大产业集群区域的零部件产值占全行业的80%左右。其中,长三角零部件产值约占37%的份额,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最大区域;上海为全国最大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产值占总产量的20%;浙江和江苏约占17%。
从地域来看,江浙沪等地零部件企业发展基础雄厚,占比超过60%,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企业已经兴起。整体上,零部件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企业数量占比超过20%,中西部零部件企业持续崛起。在整车一级配套体系中,庞大的自主零部件群体仅占20%的市场份额,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处于低端市场;外商独资占50%,中外合资占30%,占据中高端配套市场。
广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能力管理体系》的制定,规范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能力管理体系,研发并创新性地形成一整套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力评价、分析、提升的关键技术,填补了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力评价标准的空白
当前,中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市场增长空间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时这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拓新兴市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