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27 08:41:44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当时的业务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了5000多家。然而,随着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城市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城市信用社也逐步转变为城市商业银行,为地方经济及地方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哪些挑战?(一) 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一是规模发展不平衡,二是增速不平衡,三是经营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二) 利润来源收窄。一是利润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利润发展分化明显,三是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受到冲击,四是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有所上升,五是城市商业银行高成本负债和高风险资产叠加, 经营更加困难。(三) 风险管控水平与发展速度不匹配。一是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强,二是风险管理数据缺乏, 系统不发达, 风险管理预警、评估、计量水平与其发展规模不相适应,三是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四) 发展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创新氛围不浓厚,二是产品创新不足。 (五) 发展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粗放, 管理体系和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完善。二是合规文化、风险文化建设滞后, 企业文化建设与其质量效益发展不相适应。

  2021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城商行近年来快速发展,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一员,城商行群体一直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城商行发展良好,总体上体现在总资产占比、不良率、上市情况、品牌价值等多方面的实力提升。那么,未来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市场行情如何?

  城市商业银行整体保持稳健发展势头,主要经营指标保持较好水平,行业地位持续提升,部分业绩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7年以来,在经济运行逐渐企稳、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中性、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金融监管趋严等外部环境显著变化下,商业银行经历了从“资产荒”到“负债荒”的转变,资产规模增长放缓,资产负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 已经逐渐发展出了成熟的体系, 并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健全、城商行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已经在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和较大的规模, 截至2019年12月,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整体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12.85%和12.99%。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的产业规模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扩大了近四十倍, 同时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从业人员近三十万人, 网店分布在全国各个大小城市, 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之中,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发重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有数量, 质量很高, 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等经营指标都在全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之上, 甚至有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进入到全球行业的五百强之列, 不可谓不成功。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虽然起步较晚、规模不大, 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是我国金融行业重要的增长点。在快速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 增强竞争力, 成为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议题。

  截至2019年12月,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900025亿元,同比增长8.14%,总负债为2655363亿元,同比增长7.71%;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达372750亿元,同比增长8.5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2.85%。总负债344974亿元,同比增长8.40%,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2.99%。2019年,45家城商行的合计总资产规模达到175804.97亿元,同比增长8.24%,在各类银行中增速最低。4家城商行的2019年总资产规模在1万亿以上,其中2万亿以上的涵盖两家,即上海银行22370.82亿元,江苏银行20650.58亿元;徽商银行与盛京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处于1-2万亿之间。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结构

  (一)市场集中程度。我国商业银行有明显的寡占型, 表现在存贷资金集中率占比80%, 净利润集中率占比高达60%以上, 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不管是在资产上, 还是在存贷资金上, 垄断程度特别高。(二)企业产品差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品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业务, 包括金融产品、存款、贷款还有其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业务大致相同, 表现在市场定位和开发客户策略基本上相同。我国上位圈的商业银行主要客户都是各种大型企业, 市场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商业银行营销方向基本上无差异, 从我国商业银行宣传方式看, 都是注重品牌形象和提高银行的知名度。我国商业银行在宣传策略上大同小异, 没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无法准确找到产品定位, 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三)进入壁垒。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 进入壁垒和市场集中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进入壁垒越高, 那么市场垄断现象就越明显。由于受到经济规模壁垒的影响商业银行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大型商业银行影响较为明显。

  城市商业银行前景预测

  从2003年到2019年,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从1.46万亿元增长到近37.28万亿元, 资产规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从5.3%增长到12.85%。随着改革不断深入, 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 城市商业银行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 规模效应不断提升。面对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进入从“规模速度发展”到“质量效益发展”转变。

  据财经网金融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5月6日,从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小来看,目前共有8家城商行的资产总额达万亿以上,无一例外均为上市银行。其中,北京银行(601169)、上海银行(601229)、江苏银行(600919)在2万亿以上,南京银行(601009)、宁波银行(002142)、徽商银行、杭州银行(600926)、盛京银行在1万亿以上。另资产规模在5000亿至1万亿之间的城商行有11家,3000亿至5000亿的有16家,1000亿至3000亿的有53家,而资产规模不到千亿的城商行有30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5月6日,134家城商行中共有118家银行通过年报及2020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对外披露了其2019年业绩数据。而这118家城商行的营业收入为0.87万亿元。

  2020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

  到2020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初步统计,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下降1.8%。

  “十四五”城市商业银行行业竞争及前景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这突出表现在: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这里面有外部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手段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纵观中国银行业,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并不乐观。用较为悲观的眼光来看,前有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及股份制银行的堵截,后有轰轰烈烈改革中的农信社作“追兵”,加上外资银行又在虎视眈眈,城商行可谓处境堪忧。而在越来越高的“走出去”的呼声中,城市商业银行目前都面临着一个最为迫切的问题——如何进行重新定位,到底应该“向上走还是向下走”?对此我认为,对于上海银行这样的“明星银行”,或许可以尝试打破地域限制,将触角伸向周边地区;而对于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来说,仍应该定位于服务本地经济,特别是服务于中小企业,争取“做精”而不是盲目“做大”。下面将就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和中国金融系统两个角度,分析城商行的适当定位。

  截至2019年12月,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900025亿元,同比增长8.14%,总负债为2655363亿元,同比增长7.71%;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达372750亿元,同比增长8.5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2.85%。总负债344974亿元,同比增长8.40%,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2.99%。

  从宏观形势看,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较大,下半年我国经济复苏良好。经济金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仍处在易发高发期,城商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从行业形势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传统银行业利差收益减少,大型银行的机构和业务下沉明显,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冲击不断增强,城商行原有的网点优势、地缘优势逐渐弱化。

  从需求形势看,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生活加速与网络空间融合,消费、支付、理财、征信等金融需求线上化程度日益加深,对城商行网络金融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宏微观环境,城商行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