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实施以来,给两岸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截至2020年底,台湾企业享受了累计约70亿美元的关税减免。我想再次强调的是,我们愿意为造福两岸同胞作出最大努力,但台湾同胞的福祉利益能否获得保障和增进,关键在于两岸同胞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众所周知,台湾经济与大陆密不可分,其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高度依赖大陆。而ECFA在其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何为ECFA?
ECFA是指“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完整英文名为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不过这是台湾方面的称呼,真正的名字(中英文)要等两岸正式谈话才能确定。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台湾方面的繁体版本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英文简称CECA,即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它实质上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初步框架安排,同时又包含若干早期收获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以一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依然是相辅相成的两股主要潮流。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此种潮流产生了对外、对内两种经济效应。对外是加速了中国大陆与周边国家、地区经济整合的规模与速度,从而也促进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整合。对内则打破行政区划,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也已成为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任何地区经济发展都是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就是要紧紧抓住求发展、求开放、求合作这三大主轴,扬长避短,强化优势,以达致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追求全面发展与繁荣是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的目地,谋求全面合作是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的途径,而坚持并强化对外开放,则是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福建今天的发展和地位。海峡西岸经济区能够成为中国大陆对外从事经济贸易的重要地区。只要福建加强沿海港口的建设,同时加快建设通往西部出省的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建设,不断缩短东西时空距离,就能够让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成为福建港口物流延伸的广阔腹地。
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识。第十三届海峡论坛这一两岸民间交流的嘉年华近日在福建成功举行。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民进党当局阻挠,但两岸各界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充分说明两岸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走亲的意愿不可违。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受到疫情和两岸关系冷冻影响,台湾各界推荐的汉字颇为消极,如“难”“困”“退”“迷”“忧”“危”“乏”等,等同于向民进党当局的施政投下“不信任票”;但也有些字展现了期许,如“盼”,寄托了岛内民众对早日消除疫情、提振台湾经济和改善两岸关系的愿望。
今年1月至10月,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达862.6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比达到42.5%,高于马英九任内后期的40%。这意味着什么?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再创新高!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RCEP无疑将为饱受冲击的亚太及世界经济注入丰沛动能,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