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攻克了美国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同时这一技术有望被运用在军用飞机和超音速巡航导弹之上。我国发动机行业起步较晚,加上各国对于发动机技术的封锁,国产发动机相对落后。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发动机行业迎来契机。那么,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发动机是由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两大机构,以及冷却、润滑、点火、燃料供给、启动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主要部件有气缸体、气缸盖、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飞轮等。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腔称作汽缸,汽缸内表面为圆柱形。
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近日,《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业内专家指出,尽管当前面临巨大挑战,但内燃机产业也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最佳窗口期,未来,内燃机将向“近零排放”发展。去年,我国共生产8150万台内燃机,内燃机配套的下游产品占全球三分之一。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其中,汽车是内燃机主要应用领域。《规划》提出,力争2028年前内燃机产业实现“碳达峰”,2030年实现“近零污染排放”,2050年实现“碳中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人民生活对高效、清洁、低碳内燃动力的需求。
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7月份,内燃机销量385.95万台,环比下降3.45%,同比下降5.83%;功率完成17876.59万千瓦,环比下降9.28%,同比下降22.94%。1-7月内燃机累计销量2896.75万台,同比增长22.16%;累计功率完成153806.40万千瓦,同比增长16.99%。
我国内燃机行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是名副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2020年,我国共生产8150万台内燃机,内燃机配套的下游产品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内燃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8.16%,出口92.80亿美元,同比增长48.39%。不过,在我国,内燃机依然有未来。一方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制修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50%。也就是说,即便销量受到限制,燃油车在14年后依旧可以占据一半的市场保有量。另一方面,从众多国家发布的节能减排计划来看,传统燃油车是主要禁售对象,但包含插混、增程式等动力形式在内的油电混动车型并不在禁售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