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每年的制种产量达2亿公斤以上,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约为171亿元左右,加上常规水稻种子规模,整体的水稻种子市场规模约为194亿元左右。
与中国稻区气候条件接近的国家直接引用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为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另外,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增产效果明显,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杂交水稻组合近年在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试种示范,取得了比当地主栽品种显著增产的效果,这也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提供了较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我国稻作分布广泛,南方省份多为双季稻,以种植杂交籼稻和常规稻为主,而北方稻区大多种植单季稻,以种植粳稻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黑龙江等12 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不误农时搞好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主汛期长江流域遭受1998年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7月上中旬东北西部出现夏伏旱,8月底9月初又出现历史罕见的3个台风接连影响东北地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多发频发的灾害让粮食和农业生产面临多重挑战。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546亿斤),比2019年增加102.8万吨(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在过去30年中,稻谷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30%左右。
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1530.76公斤。
在此前举办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今年GDP目标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一、国内稻谷种植情况
图表:2016-2019年我国国内稻谷种植

二、国内稻谷生产状况
图表:2016-2019年我国国内稻谷生产量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在过去30年中,稻谷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30%左右。
全球杂交水稻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与中国稻区气候条件接近的国家直接引用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为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另外,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增产效果明显,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杂交水稻组合近年在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试种示范,取得了比当地主栽品种显著增产的效果,这也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提供了较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如今,杂交水稻已经过多代改良。以袁隆平团队为例,从2000年到2016年,共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067公斤的超级稻攻关目标。
据统计,目前,杂交稻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和许多国家。仅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5亿亩,面积占比57%,产量占比65%。
中国一直为稻谷产量大国,被誉为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第二大国家。
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每年的制种产量达2亿公斤以上,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约为171亿元左右,加上常规水稻种子规模,整体的水稻种子市场规模约为194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