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电力节能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要完善产供储销体系,认真抓好中俄天然气东线南线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川气东送二线、西三线中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打造“全国一张网”,积极推进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百亿方”级储气库群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电网建设也取得巨大的成就。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大电网运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特高压方面,截至 2020 年,国家电网已投运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 35,868 公里、累计变电(换流)容量 41,267 万千伏安(千瓦),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送电超过 20,764.13 亿千瓦时,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我国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发展目标,电力供给和消费是影响“双碳”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背景下,电力供给和消费模式和规模变化有利于促进电力咨询设计企业的发展。
在电力供给端,“双碳”背景下,光伏和风电等非化石清洁能源规模将会持续增加。在发电环节,光伏发电站建设规模将会大幅增加,未来光伏电站设计业务规模将会持续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能源革命新常态将引领中国电力发展步入新常态。电力作为一种成熟的基础性能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预计中国全国发电装机到2020年需要19.6亿千瓦左右,2030年需要30.2亿千瓦左右,2050年需要39.8亿千瓦左右。
国内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节能行业的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市场将会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国内电力节能行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00亿元。
图表:2021-2025年中国电力节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十四五”上海电力节能发展规划
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建设,还要加强节能减排。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分别占50.9%、27.8%和21%,节能减排空间很大。上海土地资源并不富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面临挑战。对此,市政协常委、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靖建议,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空间,比如发展屋顶光伏电站;另一方面,着力发展“光伏+”,比如把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等。海上风电、“光伏+”工程……在电力结构上,上海已呈现出显著的低碳化趋势。数据显示,上海天然气发电占全市用电量的9.8%,绿电占比更是高达36%。到2025年,上海新增风电、光伏规模将分别超180万千瓦和27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完成3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智能交通、绿色港口、绿色机场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