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详细分析我国余热发电市场容量

发布时间:2021-09-25 08:45:21 来源:项目投资立项信息网
    余热发电是指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余热发电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中国余热发电主要在水泥行业应用,但开始玻璃、钢铁、化工、有色等多个行业进行推广,形成了一定的发电规模。目前,中国仍有将近一半的工业能耗没有被利用,余热资源平均回收利用率较低。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技术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的同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环冷机低温余热发电是一项利于环保、利于企业节能的项目,在国内的很多钢铁厂都得到了应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现阶段,中国一次能源利用率约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浪费。余热发电是一种可持续发电的资源,不受环境限制。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轻工等余热余压资源丰富行业。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余热发电产业市场容量

  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日益趋严的形势下,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成为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在全球工业制造智能化发展的今天,水泥行业打造智能化余热发电系统成为了提高行业余热回收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向。水泥余热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由窑头熟料冷却机和窑尾预热器排掉的350℃以下废气,其热量约占水泥熟料烧成系统总热耗量的30%以上,充分利用这部分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发电改造,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水泥工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国内运行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大多数都已采用余热发电技术作为企业实现节能降耗重要手段。即便如此,当前水泥企业余热发电效率仍然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泥厂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发挥。余热发电作为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措施,未来还将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根据电力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随着“十三五”高能耗行业去产能提速,2020年前中国行业去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余热发电项目建设稳定增加。节能减排、去产能政策使得余热余压利用率整体稳定提升,装机容量规模提升较快。

  余热发电产业发展前景

  从水泥到钢铁、化工等余热发电作为一项通用技术,不仅是水泥、玻璃生产线可以安装余热发电设备,其他如钢铁、冶金、化工这些高耗能行业将来都是余热发电行业的目标市场。钢铁行业的余热电厂的规模较大,一般是水泥余热电厂发电功率的2-3倍,相应地投资金额也较大为行业内公司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从中国到海外国际水泥行业余热发电市场,除日本外,其他国家水泥窑余热发电的普及率不高,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中国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无论从技术装备水平还是发电效率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近两年刚刚进入国际市场,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余热发电产业空间预测

  当前中高温余热利用技术普及率不高,低温余热未被利用是中国余热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因此,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要进一步推广普及中高温余热利用技术,尤其是提高中小型企业余热利用率,要推进余热利用技术与工艺节能相结合,从整个工艺系统分析能源的供给需求,优化工艺系统及其相应的余热利用技术。中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又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近年来成为推进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国可回收利用余热资源4.58亿吨标准煤。2019年中国可回收利用余热资源约4.8亿吨标准煤。到2025年,预计规模将会达到6.86亿吨标准煤。而这也将为中国余热发电提供更多的资源,推动中国余热发电行业的发展。

  余热发电产业发展机遇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动新能源的投资与应用,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光热、余热回收、地热等,这些产业部分已经进入爆发放量期,部分还在酝酿中,还没形成产业化,如光热,地热,还需要政策扶持。余热发电从发电所用原料的角度看,属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的一种;从应用的领域看,它可广泛应用于水泥、玻璃、钢铁、化工和煤炭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和领域。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浮法玻璃窑余热发电技术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如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余热发电技术亟待发展。中国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的巨大生产规模为这些行业余热发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机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