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及发展前景
2019年,中国在世界海上风电的排位是第三位,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左右。到现在,我国海上风电突破1000万千瓦通用容量,跃居全球第一。由此,可以看出这几年中国海上风电确实出现了快速发展。同时,面对“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东南沿海的省市都对海上风电作出了规划。未来,海上风电还会持续的、高速的发展。
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及发展前景
12月30日,由上海电建福建公司监理的中国首个海上分散式风电项目——福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照明工程分散式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建成并网运行。
该项目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大练乡小练岛东北侧近海海域,项目建设容量33.5兆瓦,共建设5台GW154-6.7兆瓦(轮毂高度103米)海上风电机组,同步在大练综合服务区内新建1座35千伏配电房。项目所提供的绿色能源主要供给我国首座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照明工程和平潭大练综合服务区使用,余电供给平潭北部地区多个乡镇地区,开启了我国风能供给跨海大桥用电的先河。
我国海上风电装机羡慕成果斐然。12月25日,由三峡集团所属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阳江项目)宣布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添清洁能源动力。
阳江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面海域,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
阳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安装使用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还创下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升压站、国内同等容量下重量最轻的海上升压站等多个“全国之最”。
海上风电装备研发最新成果
海上风电装备的研发代表了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方向。12月30日,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13兆瓦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完成各项测试试验,顺利通过第三方型式试验认证,标志着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成功研制。
该型号风电电机可配套11.5至13.5兆瓦的海上平台,实现了我国大功率海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再突破,相比上一代10兆瓦机型,发电量可提升40%以上,具有风能利用率高、运行可靠、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在年均10米/秒的风速条件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可减少燃煤消耗15250吨,二氧化碳排放38018吨。
海上风电进入到了一个更快速、更规模化的发展态势。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非常正确的能源发展战略。未来,即便是推动平价上网,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发展的态势也不会减弱,而是会持续的、高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