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生物饲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饲料资源匮乏,供需间缺口大,通过生物技术,可以提高传统饲料粮的品质、开发非传统饲料资源,以及开发、廉价生产新型高效饲料添加剂。生物饲料的开发有助于解决饲料资源及饲料添加剂匮乏的问题。目前生物饲料的生产量与实际需求量有较大的差距,缺口量较大,中国生物饲料企业数量快速增加,除西藏外,我国所有省份都有企业涉足生物饲料产业,从事相关领域的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广东和河南最为活跃,生物饲料相关企业最多。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5亿元。
生物饲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唯一以开发生物饲料为研究方向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作为依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共同组织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中心将建设成为面向全行业开放的生物饲料研发平台、工程化验证基地、人才交流培训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咨询与服务中心。打造生物饲料产业链事业共同体发展共享平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集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共享营销平台、技术服务、信息、培训等。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让生物饲料新技术支撑中国特色生态循环养殖。
随着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广泛应用、生物饲料系列团体标准的发布、农业部生物安全防控和生物饲料评价体系的建立,养殖业抗生素、化学添加剂的使用量可有效降低,我国动物食品安全状况也将得到明显改观。生物发酵饲料已表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一、国际生物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饲料是指食用饲料原料目录和添加剂目录中允许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的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并对生物饲料进行了标准分类,总共分4个大类,10个亚类,17个次亚类,50个小类和112个产品。
这些年生物饲料很火,其中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而发酵蛋白饲料、发酵能量饲料,甚至发酵粗饲料产品在快速增量。但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生物饲料市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行业市场规模略有下降,约为162.76亿美元。
图表:2018-2020年全球生物饲料市场规模

二、国际生物饲料产业发展趋势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发微生物发酵饲料。最初用于生产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原料主要是一些富含纤维素的固体残渣(稻草、秸秆、甘蔗渣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所采用的原料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外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发展迅速。用于发酵的原料越来越广泛,但还是主要集中于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趋向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而所采用的益生菌菌株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方面,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使用比例已经>50%;德国已有>15%的猪场采用生物液体饲料;荷兰、芬兰规模化猪场应用生物饲料饲喂达到60%;在丹麦生物饲料养猪的比例达到80%;在法国使用流体生物饲料设备的猪场约占猪场总数的15%。
在生物饲料技术研究方面,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从2012年开始相关专利数量快速上升,进入研究爆发期。
生物饲料申请量的TOP5国家(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专局。其中,中国近几年研究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
21世纪的饲料将是一个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并具有成本低、利润高,强调安全、清洁和环保意识的饲料。生物饲料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将降低营养物质的排泄量、提高其消化利用效率、节约财力和人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高科技技术的及时应用,将是今后饲料企业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生物饲料能有效地提高畜禽对饲料原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与利用,不断扩大了饲料原料应用的范围,缓解了饲料原料紧张的问题,而且更有助于降低饲料成本,增强饲料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生物饲料产业是饲料领域的一场革命。
三、国际生物饲料产业面临的形势
非洲猪瘟的爆发使畜产品生产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饲料企业提出新要求;新冠疫情的意外打击给饲料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饲料端全面“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逆全球化导致的国际市场变化、供应链系统不稳定、饲料原料供应起伏,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