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海洋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海洋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传感器技术是一项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正是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海洋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内的海洋传感器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经历了靠购买国外的主要元部件从事系统集成到模仿国外的技术路径从事国产化制造的过程,虽然在过去20年里也做出了样机,但是性能、尤其是稳定性还缺乏竞争力,无法达到国际水平。
目前,国内相关领域的传感器研发和生产还相对落后,海洋传感器在智慧海洋的传感、传输、应用链条中,应用层面已经做得不错,但传输效率还不高,传感器更是90%靠进口。眼下,在全球范围内,海洋传感器有超过2万亿的市场规模,且传感器更新换代一般在20年左右,如今我国传感器相关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在新的起跑线上,实现行业突破。
以“高端化”为路径导向,把握高端装备发展前沿趋势,主攻产业链价值链高能级、高技术含量环节,提升高端装备设计、研发、制造与系统集成水平,打造若干达到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端装备优势产业集群。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舶海海工装备、高端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微电子装备等重点产业快速增长。到2025年,全市高端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创新增长极与核心技术策源地。
海洋传感器市场集中度分析
我国海洋传感器产业的布局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此外,海洋传感器产业伴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在其他区域如陕西、四川和山东等地发展很快。我国有1700多家从事海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50多家。
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188.8亿元,同比增长12.7%,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达到2510.3亿元,同比增长14.7%,行业规模这三年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国内海洋传感器市场需求规模为480亿元,预计到2025年海洋传感器行业市场需求为788亿元。
2021-2025年海洋传感器市场供给规模预测
图表:2021-2025年海洋传感器市场供给规模预测

青岛将打造世界海洋传感器之都
进一步将海洋传感器开发应用到高端智能装备的制造领域,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依托的高端智能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此外,研究院还将以开发智能传感器为契机,带动智能装备和信息化,形成信息与高端装备制造的群居效应,并最终形成产业园。除了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同样的传感器也可以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工厂、智能农场等领域,为实现“中国制造 2025”提供技术保障。
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将集合世界一流的传感器企业和用户,成为一站式的采购中心,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力争在5年内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海洋传感器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