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后学前教育行业未来新趋势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的领域,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要以哲学和心理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和脑科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敲门砖,再学习关于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进入一个更为具体的层次,学习如何针对儿童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因循其规律来实施教育,你还需要学习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课程。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的学前教育呈现的是多元化的投资格局,那么其所有制结构也是形式多样的,但概括来说无非公办和民办两种。在国家提倡多种社会力量办园、企事业园改制或退出市场,以及近些年学前教育膨胀的社会需求背景下,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教育行业发展迅速,各领域企业数量激增,大规模企业增多,各细分行业竞争压力剧增。除了优胜劣汰机制使得一部分企业退出,整个行业还必将通过并购进行大规模整合。
未来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1、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2、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1)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2)学前教育的均衡化
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
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二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3、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从事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渴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化,专业化需要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尽管曾一度出现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要求时专业化受忽视的情况,但质量要求下的专业化必然趋势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市场学校规模预测
图表:2020-2025年中国幼儿园规模预测(单位:万所)

学前教育学生数量预测
图表:2020-2025年中国学前教育学生数量预测(单位:万人)

学前教育教职工数预测
图表:2020-2025年中国学前教育教职工数预测(单位:万人)

学前教育学校占地面积预测
图表:2020-2025年中国学前教育学校占地面积(单位:亿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