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析我国科研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规模预测分析
科研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规模预测
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19年,345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有所增长。合同项数为15035项,比上一年增长32.3%;合同总金额为152.4亿元,较2018年下降19.1%。
其中,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成果有24项,较2018年下降20%。财政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数为2815项,比2018年增长10.9%;合同金额为47.0亿元,比2018年下降18.9%。
“十四五”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增长动能地位。构建科技攻关举国体制、大力提升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以科技能力带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考核和支持要求将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2020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了244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4%,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
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的重要构成,是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和分析科技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专家指出,年均增长7%以上,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年均实际增速要高于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决心。目前投入供给还不够,未来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多供需会逐渐平衡。
2020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了244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4%,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预测2021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为17.11万亿元,至2026年总资产达到20.82万亿元。
未来科研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科研需求与市场预测
一、2021-2026年科研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21-2026年中国科研行业投入规模预测

预测未来2021年科研行业市场规模为2.45万亿元,至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3.15万亿元。
二、2021-2026年科研行业总资产预测
图表:2021-2026年中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

预测2021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为17.11万亿元,至2026年总资产达到20.82万亿元。
第二节 2021-2026年中国科研行业供需预测
一、2021-2026年中国科研供给预测
2020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了244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4%,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
图表:2021-2026年研发投入(万亿元)

二、2021-2026年中国科研需求预测
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进口替代前景广阔。赛默飞、丹纳赫等全球巨头占据科研服务市场领先地位,大部分细分赛道的外资市占率均超过80%。政策支持国产企业研发创新,国内企业注重研发能力使得产品质量逐步接近进口水平,国内企业成本优势显著,综合服务能力强,配送时效性更高,逐步抢占进口产品市场份额。2017-2020年期间科研服务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平均值均超过40%,业绩持续高成长。
自主研发+外延并购打造国际龙头。参照全球科研服务巨头的发展路径,自研与并购双翼齐飞。在研发方面,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紧跟科研热点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在并购方面,细分赛道和产品数量众多,如科研试剂超过10万种,重组蛋白数千种,外延并购能够迅速扩充品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管理方面,多客户、多产品、多品规的特点,对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要求高。国内科研服务企业仅聚焦少数细分领域,未来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有望通过并购丰富产品线,发展成行业巨头。
三、2021-2026年中国科研供需平衡预测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预测2021年科研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万亿元,预测到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3.15万亿元。